9月14-15日,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王培毅教授受邀来福建农林大学交流讲学,并全程参与校冷冻电镜第一期专题研讨会。
专题研讨会由副校长周顺桂主持,王培毅教授以《冷冻电镜技术及其在结构生物学的应用》为题,结合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平台的建设运行实践,以及依托冷冻电镜中心数据结果获得的突出成果,深入解读了冷冻电镜的技术原理、发展历程、设备操作要点、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剖析了该技术在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揭示生命活动机制等方面的核心优势。同时,王教授还针对当前冷冻电镜技术面临的挑战与突破方向展开探讨,为我校科研人员开展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经验。

专题研讨会现场
在随后的交流会上,植物免疫研究中心唐定中教授、蛋白组学中心林辰涛教授、植物合成生物学中心徐通达教授、园艺学院吴双教授、生命科学学院王宇副教授等6位专家分别进行了交流汇报,介绍了各自团队在作物遗传改良、微生物合成代谢、大数据驱动的生命科学研究等方向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了各自领域在蛋白纯化、前处理优化、结构解析、植物病毒作用分子机制等方面存在的技术瓶颈,并探讨了与冷冻电镜技术结合的潜在研究方向。

园艺学院吴双教授现场汇报

植物合成生物学中心徐通达教授现场汇报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采取专家引领、校内学科互动的形式,有效打破了学科壁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交流活动不仅让参会人员深入了解了冷冻电镜技术的前沿动态,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提供了具体的合作切入点,更重要的是为福建农林大学与顶尖冷冻电镜团队搭建了跨界合作与学科交叉的有效桥梁纽带,为后续开展跨学院、跨领域的联合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未来技术学院、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交流活动。
附:王培毅教授简介
王培毅,冷冻电子显微学家,在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系攻读博士学位。随后相继在法国马赛 Faculte des Sciences et Techniques de St. Jerome 大学,英国 Southampton 大学,Sheffield 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九十年代后期转入生命科学领域,从事冷冻电镜技术在结构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曾被英国医学委员会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Richard Henderson教授(2017年因开发了冷冻电镜技术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赞为“全球最好的冷冻电子显微学专家之一”。2000年在英国获得终身职位,先后在Sheffield和Leeds大学任教。2018年初应邀回国到南方科技大学任教授,冷冻电镜中心主任,负责设计、筹建和主持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规模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拥有 6 台 300kV 冷冻电镜及配套设备的深圳市冷冻电镜大科学装置(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新冠疫情期间,最早解析了来自患者的新冠病毒以及来自 Omicron ACE2 的三维结构,为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方向是高分辨电子显微术在结构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的应用,领域包含有:蛋白大分子复合物,病原微生物的三维结构解析,靶向药靶标识别与开发,重大疑难病症治病机理和结构、新能源、信息材料研究,以及冷冻电镜新技术方法学的研究。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文章近百篇。是英国皇家显微镜学会、英国物理学会、英国生物化学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等学术团体的会士和成员。
福建农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2025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