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分析测试中心将不定期推送冷冻电镜国内外应用案例,供各团队谋划使用冷冻电镜设备开展科研创新提供参考!
题目: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 huge photosystem I–fucoxanthin chlorophyll supercomplex from a coccolithophore
链接: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v2132

2025年9月11日,《Science》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团队的研究论文,该团队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以2.79Å高分辨率解析了球石藻Emiliania huxleyi(Eh)的光合系统I-岩藻黄素叶绿素a/c结合蛋白(PSI-FCPI)超复合体结构,首次揭示了这一“超大尺寸”复合体的组装规律与高效光能利用策略,为红系藻类光合适应进化研究提供了关键结构依据。

核心发现:揭示PSI-FCPI超复合体的组装规律与高效光能利用策略
该超复合体是目前已知最大的PSI-天线超复合体,为单体结构,包含12个PSI核心亚基、1个特有腔侧连接蛋白EhLP,以及38个外周Eh-FCPI天线亚基,总分子量约1.66 MDa。其色素网络极为复杂,共含819种色素(411个叶绿素a、152个叶绿素c、256种类胡萝卜素等),远超硅藻(24个FCPI)和其他定鞭藻(22个iFCPI)的PSI复合体,捕光截面是陆生植物PSI-LHCI的4-5倍。
结构分析显示,38个Eh-FCPI天线呈径向排列形成8个带状簇,系统发育分析揭示16个Lhcq-like亚基为E. huxleyi特有,其余10个Lhcr、1个Lhcf、1个RedCAP及10个Lhcq亚基与红藻或硅藻同源。关键连接蛋白EhLP通过氢键与疏水作用,桥接PSI核心(PsaA/J)与FCPI天线(Eh-FCPI-6/7/27),而Lhcq/ Lhcq-like亚基的N端螺旋、AC环及C端环延长,进一步稳定了天线间相互作用,形成模块化组装模式。
功能上,该复合体含4种叶绿素c(如Chl c₂-MGDG、MvChl c₃)及4种岩藻黄素衍生物(如HFx、kHFx),叶绿素a/c比例仅2.1(远低于硅藻的6.92),可高效吸收海水环境中剩余的蓝绿光(460-540 nm)。飞秒瞬态吸收光谱证实,其激发捕获时间为96-120 ps,量子效率仍高达95%——这得益于平坦的能量景观(无能量陷阱)及Chl a-c/c-c紧密耦合(中心距<5Å),避免了大天线导致的效率损失。
总结与展望
该研究不仅阐明了球石藻通过“模块化天线+多样色素”适应海洋光环境的分子机制,还揭示了红系藻类PSI天线从Lhcr向Lhcq、Lhcq-like的进化分化路径。作为白垩纪以来的海洋优势类群,球石藻的高效光合机制对全球初级生产力及碳钙循环至关重要,其结构也为设计高效人工光合系统提供了天然模板。
本文来源 [ CNS分享微信公众号]
推文原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IyLRGLWYuTRLeJqD4YpDg
福建农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2025年9月23日